您现在的位置是:成长心理 >>正文
强迫性人格障碍的症状表现形式是什么?主要特点有哪些?
成长心理1人已围观
简介强迫性人格障碍的症状表现形式是什么?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中,强迫性人格障碍被定义为一种始于成人早期的 ...
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强迫症状表现形式是什么?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中,性人形式强迫性人格障碍被定义为一种始于成人早期的格障人格障碍,它的症状总体特征是:“沉湎于秩序感(orderliness)、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以及精神和人际关系上的表现控制感,以牺牲灵活性、什主开放性和效率为代价的特点广泛性的心理行为模式。”
要对个体做出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强迫诊断,个体的性人形式症状表现还要符合下列标准中4项或以上:
(1)拘泥于细节、规则、格障清单、症状顺序、表现组织或计划,什主以至于到了丢失活动主题的特点程度;
(2)表现出干扰任务完成的完美主义(如因为过于严格的标准不能得到满足而使计划无法完成);
(3)对工作过于投入,以至于放弃了业余生活和朋友友谊(无法用经济困难来解释);
(4)对道德及价值问题过于尽责、强迫谨慎及缺乏灵活性(无法用文化或宗教认同来解释);
(5)即使某物体破旧无用或无价值、甚至没有情感纪念价值,也不愿意抛弃;
(6)不愿将事务委托给别人或与他人共同工作,除非他人完全按照他的方法去做;
(7)对自己和别人都很吝啬,认为金钱只能储存并用以预防未来的灾难;
(8)表现为僵化和固执
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中,强迫性人格障碍被描述为:“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CCMD-3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具体症状包括:
(1)因个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导致优柔寡断、怀疑,及过分谨慎;
(2)需在很早以前就对所有的活动做出计划并不厌其烦;
(3)凡事需反复核对,因对细节的过分注意,以致忽视全局;
(4)经常被讨厌的思想或冲动所困扰,但尚未达到强迫症(强迫障碍)的程度;
(5)过分谨慎多虑、过分专注于工作成效而不顾个人消遣及人际关系;
(6)刻板和固执,要求别人按其规矩办事;
(7)因循守旧、缺乏表达温情的能力
在CCMD-3诊断体系中做出强迫性人格障碍的诊断,症状至少要符合以上7种症状的3项。CCMD-3特别指出,强迫性人格障碍患者以男性为多,男性多于女性2倍。并且约70%强迫障碍病人有强迫性人格障碍。
对比DSM和CCMD,可以发现两种诊断体系对强迫性人格障碍的症状描述大体相似:强迫性人格障碍者过分追求完美,刻板固执,因循守旧,谨慎多虑;他们热衷于计划,拘泥于细节,过分专注于工作,不顾个人消遣和人际关系,缺乏表达温情的能力。
但两种诊断系统也存在细微的差别。美国的DSM-5列举了强迫性人格障碍者的过分积攒的倾向(破旧无用的东西不愿抛弃,对自己和别人都很吝啬),这在中国的CCMD-3诊断标准中并未提及。积攒倾向在中国的强迫性人格者中也不鲜见。
DSM-5指出的强迫性人格者对道德和价值问题过于尽责的特点,在中国强迫性人格人群中也是比较普遍地存在的。同样,“不愿将事务委托给别人或与他人共同工作,除非他人完全按照他的方法去做,”这个特点在中国的强迫性人格者人群中也存在。
CCMD-3明确强调了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动机因素——个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CCMD-3列出的症状,集中于强迫性人格的“强迫性”,包括过分的计划性、过分的谨慎和仔细、刻板固执、因循守旧等。并且指出强迫性人格障碍者有可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强迫症状,即“经常被讨厌的思想或冲动所困扰,但尚未达到强迫症的程度”。DSM-5倾向于对强迫性人格障碍的行为进行现象学的描述,对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感受不够重视。而且对于强迫性人格障碍者在压力情况下会出现的“讨厌的思想或冲动”并未提及。
强迫性人格障碍的症状分析
强迫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在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都存在显著偏差的障碍类型。在意识层面上,强迫性人格障碍者对某些观念(尤其是主流价值观)无保留、不怀疑地认同,缺少反思性和辩证精神,习惯于从“对与错”“善与恶”“好与坏”等非此即彼的两极对事物做出判断。在潜意识层面,强迫性人格者内心缺乏安全感,充满担心、危机感和不祥的预感。强迫性人格障碍者潜在的不安全感与意识层面的观念发生联结,发展出对某些观念的过分执着。可以说,内心的不安全感是执着、过分谨慎与仔细、过度计划性、过分专注工作等行为模式的内在动力或心理能量。反之,强迫性人格障碍者的行为模式,又容易唤起他们的不安全感。
强迫性人格者要应对的往往是想象中的风险,这种风险在他们看来必须通过理性思考和谨慎行动予以解除。例如,高中生M,他认为考上的大学越好,就意味着自己将来越有可能成功;而考上不好的大学,自己就会低等,一生很可能以失败而告终。对他来说,最好的大学,就是xx大学,如果没有考上这个最好的,将来也就不能成为最出色的人。在高考来临前,M发现自己的成绩不一定能保证考上xx大学,但又不甘心选择别的“次一点的”学校,于是变得非常焦虑,情绪低落。从他的想法中不难感受到他的成就动机,很显然,是强烈的成就动机促使他产生考好大学的愿望。这是潜意识动机对意识的影响。不过潜意识动机并不能解释这个学生“非xx大学不考”的想法和冲动。M在意识层面的“符号化”增加了M的焦虑。在M的理念中,“xx大学”代表着“最好的”和“成功”,而“B大学”(M的成绩能够达到的大学)代表着“差一等的”和“失败”。在M的意识里,高考如同一个开关,把一些人送向成功和荣耀的未来,把另一些人导向失败和低一等的生活。
M把成功和失败、好与不好分割成界限分明的对象,于是那些原本差异不大的对象被分别赋予了大为不同的情感内容。这种思维方式本质上是人类符号化的认识习惯,从这个角度说,人类本质上就是强迫的,符号化就是强迫的起点。尽管如此,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发展为强迫性人格障碍者,究其原因,除了人的安全感各有不同外,个体是否拥有对符号化抗衡的辩证思维模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辩证性思维是符号化思维的一个有力的反驳。任何“好”与“坏”、“优”与“劣”,无不是在一定的语境下,一定的标准下才可以比较。离开一定的语境和一定的标准,这种对立就不存在了,而如果变换了标准,原先的“优”者就可能变为“劣”者,“劣”者可能变为“优”者。既然如此,人类的符号化思维所得出的只是相对的结论,不应过于严肃地看待。而强迫性人格者恰恰是最严肃地看待这些结论的人。
Tags:
相关文章
男朋友和前女友有联系是什么心理 怎么处理前女友的关系
成长心理在恋爱关系中,男朋友和前女友保持联系可能引发一些心理问题。这种行为可能表明男朋友还没有完全放下过去的感情,或者他们之间还存在某种特殊的纽带。了解这种心理背后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前女友的关系, ...
【成长心理】
阅读更多挽回了半年(半年挽回后,我成功拯救了我的爱情)
成长心理导读一、爱情的破裂在半年前,我的爱情发生了破裂。我们曾经的甜蜜和默契变成了争吵和矛盾。我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但我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渐渐地,我发现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到了无法沟通的程度。最终, ...
【成长心理】
阅读更多挽回成功学(挽回爱情的5个成功技巧)
成长心理导读挽回成功学:挽回爱情的5个成功技巧爱情本来就是一场游戏,有时候我们会失去,有时候我们需要去挽回。挽回爱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有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5个成功的挽回爱情技 ...
【成长心理】
阅读更多